德国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密封管壳 用于卫星
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,德国肖特电子封装业务部和德国卫星通信系统和设备制造商Tesat-Spacecom公司合作开发出满足宇航应用的密封管壳,并已从今年5月起用于欧空局(ESA)的微型地球观测卫星Proba-V。
该管壳首次用于使用氮化镓(GaN)功率放大器单片毫米波集成电路(MMIC)芯片的封装。德国肖特和Tesat-Spacecom公司为封装管壳中的热沉研究出最适宜的材料和几何形状,并在管壳中以密封高温共烧陶瓷(HTCC)多层陶瓷结构作为高频通道,因此将插入损耗和反射高频波降至最低。
Proba-V的通信系统重约140公斤,体积为1m3,包括一个基于GaN的特制微波放大器(首次用于欧洲卫星),可用于在800km的高度、X波段(8GHz)传输照片,以监控地球上的植被。肖特公司估计,GaN可将信号强度和数据传输能力能力提高5~10倍,将做为通信系统中高性能材料。肖特公司补充道,MMIC放大器芯通过表面传递性能的有效范围只有几平方毫米,因此需要新型封装方式。
MMIC放大器芯片被安装在一个由肖特和Tesat-Spacecom公司联合研发的密封管壳中。由于陶瓷至金属通路的设计,高频波能够以非常低的衰减穿透管壳壁,因此将功耗(插入损耗)和反射损失降至最低。
肖特电子封装研发工程师ThomasZetterer说:“通过对电磁波的模拟和与制造方面的紧密合作,我们为这种特殊通路提供了最佳的几何图形和设计。”
管壳的第二个特性是底板的高导热性,可有效释放MMIC放大器内部产生的热量。为了做到这点,肖特和Tesat-Spacecom的研发团队研究出热沉的最佳材料和几何形状。公司表示,下一步将继续研究能够提供更高散热效率的材料,并在更高微波功率应用中进行测试。
Tesat-Spacecom组长EberhardMss评论说“和肖特公司合作使我们能够获得未来GaN放大器所急需的高热导封装。”
同类文章排行
- 赛普拉斯全新EZ-PD CCG3控制器简化USB Type-C主机、配件以及电源适配器设计
- 将超低功耗进行到底 TI全新MSP430 FRAM MCU发布
- 未来国内芯片业并购将遇估值困境
- 高通入门级4G芯片骁龙210搅局低端市场 直击联发科胜算几何?
- 移动处理器战场拼杀激烈 LTE成巨头必争高地
- 比亚迪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落成
- 元器件供应商纷纷转型 挺进终端市场需谨慎
- 三个月!360路由为何如此短命?
- 中国互联网与国际对接20年,手机是第一上网终端
- 联发科高调秀肌肉 4G市场仍是高通独大
最新资讯文章
- 让机器实现人类的“举一反三” “迁移学习”成就新一代“AI+”
- 手机行业2016年度热搜词盘点
- 拂去虚火 VR迎来理性成长产业路线清晰
- 新材料之王——石墨烯应用方向日渐明朗 制备工艺优化是关键
- GaN优势独特 将成为无线领域主要半导体材料
- 32位MCU崛起 抢滩物联网市场本土厂商耕耘有道
- 苹果OLED面板年需求1亿组 能轻易让韩厂独食吗?
- “袖珍”无人机来袭 用怎样的应用场景来承接这一巨大市场
- FTF2016大咖秀:美好愿景正与技术并驾齐驱 恩智浦演绎智慧创想未来
- 这9家主流芯片厂商捧热了无人机
您的浏览历史
